中國大陸目前14億人口,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的衛生人員總數是1175萬,全國就業人口除去衛生人員數量為7.65億,在校大學生總人數2700萬當然還包括退休和中小學校學生的人數總數。而口罩作為消耗品,怎么估算需求量也不會低于億萬級別。
而正是因為市場的迫切需求以及可觀的利潤誘惑,導致很多人紛紛開始了“轉行”賣口罩。很多轉型企業生產環境臟亂差,出產的口罩未經過消毒檢測就售賣,更甚者只是口頭轉型為了騙取政府補貼。魚龍混雜的口罩市場,一邊危害著人民的安危一邊又占用浪費資源,讓人痛恨。
產量大國,卻難填市場需求
2018年全年我國各類口罩產量數據增長表(來源: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
從表上可看出,2018年全年我國各類口罩總產量為45.4億個,占當年全球總產量的50%以上。疫情爆發后在國家倡導下,醫療防護企業更是全面復工,可為何口罩仍然十分緊缺?
首先,企業即使復工,但員工到崗是一個難題。疫情的爆發正好遇上了春節假期,又因為假期調休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大部分工廠流水線上的員工都滯留在外地回不來,產能也大打折扣。而疫情期間招工不僅要考慮工人安全防疫更要支付大量的人工成本,這對中小微企業來說又是一個艱難的決策。
其次,全國有相當大一部分口罩廠商都是民營中小微企業,甚至有不少都是“一戶一廠”的靈活形式,所以日常對于原材料不囤積,設備滿足生產即可。而面臨需求的突然增量,企業在設備和原材料方面出現巨大缺口而無法大量產出。
更嚴重的是,疫情還導致很多產業供應鏈斷裂。全國各地大部分企業都有很多外協零部件供應商,大家都會面臨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問題。而地域不同也導致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互相匹配極難,加之疫情期間的企業物流運輸幾乎停頓。供應商原材料、零部件進不來,復工生產后產品又運不出去。
可以看出大量制造企業開工面臨的首要困難就是如何恢復供應鏈,作為全產業鏈交流平臺的ITES當下立即展開調研對接工作,希望幫助制造企業快速對接需求,盡早復工復產。
2020年2月5日,由深圳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發起,廣東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學會、ITES深圳工業展共同發起的廣東省醫療器械智能生產服務平臺經討論后開始對應急醫療器械設備、原材料、機加工等供應商進行洽談整合。2月7日開始試發行應急醫療器械生產供應商名錄,2月10日正式上線。經過每日的更新,截止到2月18日已經擴容名錄到353家,其中包含企業所關心的口罩等各類設備商,熔噴布等原材料商,額溫槍傳感器等零配件商,環氧乙烷滅菌等服務商,基本上滿足了通過平臺尋找上游產業鏈的企業需求。
廣東省醫療器械智能生產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快速對接需求
危機也是轉機,智慧工廠來助力
供應鏈的問題得到了緩解,但制造企業依然受困于人員復工的難題。在疫情重創下的制造業,卻有一批生產企業安然無恙并保有穩定產量,而為他們帶來保障的,除了口罩和各種防疫措施,還有遍布各道工序的機器人和自動化智能裝備。面對疫情,“智慧工廠”展現出其獨特優勢:覆蓋全廠的智能制造,不僅提升生產效率,更在特殊時期,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穩產高產的有效平衡。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復工復產人員聚集風險是防控難點。而依托智能化升級建設的智慧工廠就是“機器人打主力”,無人或無接觸(機械人)加工體系避免了工人扎堆增加感染風險。其次通過工業物聯網平臺采集的制造數據,可對設備運行實時監控并預警,無需要大量人工堅守,既節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
而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控制系統作為工廠智能化的重要環節,高效地利用數據去掌控物流供應鏈各端。從貨品的運輸和配送、智能化的倉儲管理、包裝搬運等不同的制造環節協同運作來提高生產效率,避免企業受困于供應鏈、物流而拖慢了生產的步伐。
經過此次疫情后,作為生產制造型企業,應該對智能化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越是逆境,越要發展,伴隨各級政府對復工復產出臺的扶持政策,也可以看到有更多企業正進入有序恢復生產的階段。相信不久的將來,疫情將很快受到控制,伴隨政策扶持和自動化生產的布局建設,制造業也將迎來春天!

網站支持:3G網站專家www.3gwzzj.zdhsbw.com 5G展會之星 www.zhzx.zdhsbw.com中國自動化網www.91zdh.com 自動化設備門戶網www.xcenduro.com

聯系方式
聯系人:智造俠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喜年中心1217
手機:
電話:
Emai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