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聯合國人居署
上海市住房與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執行單位:東浩蘭生會展集團上海現代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東浩蘭生會展集團上海建智展覽有限公司
一、城博會背景
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筑博覽會(以下簡稱城博會)已成功舉辦8屆,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成就宣傳推廣的國際平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就的展示平臺、上海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水平的體驗平臺、以及促進行業、企業交流與合作的高端平臺。
2023年城博會展出面積5萬平方米,共覆蓋3個館,參展商共計400余家。主題為“綠色低碳城市,智慧轉型發展”,聚焦綠色低碳與高質量發展,助力上海推進“雙碳”戰略落地,構建生態智慧城市,協調城市數字化建設與生態自然和諧共生,全面展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高質量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建設、運維及管理的核心理念、成果展示及應用示范案例。通過展覽與論壇等形式撬動全產業聯動,積極推進綠色生態城區與雙碳目標、五大新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城市管理精細化、數字化轉型、生態環保建設、建設安全施工、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制造、新能源開發及應用、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建設等,全面展現上海創新建設管理成就。在雙碳戰略下,將綠色生態與智慧低碳有機融合,構建數字化轉型中的生態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二、主題展介紹
21世紀是地下空間的可持續發展與高質量開發的時代已成為國際共識。地下空間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城市防災韌性的前沿陣地。截至2019年,我國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為583.08萬公頃,按照40%的可開發系數和50米的開發深度計算,可供合理開發的地下空間資源量就達到11661.60億立方米。新時代需要合理開發與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建設防災減災高水平的韌性城市,打造工業、建筑、交通低碳排放和生態與人工強碳匯的“雙碳”城市。
“地下空間工程與技術展”作為本屆城博會“韌性”主題的重要展示方向,將系統打造“綠色低碳城市,智慧轉型發展”的展會理念。集中展示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施工和檢測的先進設備、綠色環保材料、綜合管廊與管線、地下空間探測技術與裝備等內容,涵蓋行業上下游從設計、建設施工、運維管理全產業鏈周期,集中展現四新技術在地下空間行業的更新升級。展會聯動長三角各地交流分享地下空間發展歷程中的實踐經歷、設計靈感,為構建低碳韌性城市提供可借鑒的經驗,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合理規劃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共同助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與發展。
三、技術應用與論壇活動
本次論壇旨在促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中規劃、設計、施工、監測、運維等方面的技術進步,促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和運維過程中新理念、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等的廣泛交流、展示和應用。
(一)巖土與基坑技術
在巖土工程中,深基坑支護作為最基礎的支護體系,直接關系到建筑穩定性和荷載分配均勻性,影響到建筑的使用和壽命。合理應用深基坑支護技術,可有效保證巖土工程施工整體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1.預制裝配式地下連續墻技術應用論壇
2.靜鉆根植樁工程技術應用論壇
3.深基坑支護及地基處理新技術論壇
4.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技術論壇
(二)非開挖技術
非開挖技術在與地下管線密切相關的市政、燃氣、通信、電力等行業中得到應用。一方面,鉆機的自動化、集成化、控制化將是我國非開挖技術發展的大趨勢。另一方面,未來活躍在城市內部的非開挖機械設備將趨于簡單化、小型化、便捷化。
1.排水管道修復與非開挖技術發展論壇
2.水平定向鉆技術發展論壇
3.頂管技術發展論壇
(三)水務工程
城市水務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監管軟件系統的設立,需融合地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GIS”)、數據接入整合、大數據統計分析、網絡和移動應用等技術。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 構建水務工程安全質量巡檢管理信息系統。
1.排水管網智能運維技術論壇
(四)燃氣工程
“雙碳”實施落地將給行業發展帶來機遇。“雙碳”實施落地,強調安全穩妥,以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前提,能源體制改革深化,氣改從上游、中游向下游延伸以及安全成為政府高度關注的重要方面又將給行業發展帶來機遇。
1.地下燃氣安全技術與管理運維發展論壇
(五)地下電力工程
基于GIM和三維地理信息集成思想和技術方法構建了架空輸變電工程三維數字化系統,已經能夠支持電力工程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維、改建、拆拆除、回收等全生命期。
1.節能環保,綠色低碳——電力新能源技術發展論壇
(六)建筑地下空間
加快發展智慧地下停車,對城市運用互聯網+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檢驗。
開發模式應該是三維、立體、整合式的系統開發 ,對于地下停車空間價值的準確評估,能夠更加合理充分的利用空間資源 ,提升開發價值并結合地面建筑 、 地鐵、人防、市政等進行協調統一開發 , 防止重復建設和土地低效利用。
1.綠色地下空間助力“雙碳”目標發展論壇
2.地下工程滲漏治理技術論壇
3.地下停車庫建設技術發展論壇
(七)隧道工程
綠色隧道技術的發展是在隧道運營期內進行有效節約資源、合理保護環境有力保障,將隧道建設成為自然和工程設施和諧共生的地下建筑。
1.隧道盾構創新技術發展論壇
2.隧道與地下工程水災害防治技術論壇
(八)規劃設計與勘察
城市地下空間作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開發利用是從規劃建設到運營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整體統籌協調過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智慧化研究集中于以BIM 為代表的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雙碳策略可貫穿應用于系統工程建設的全過程。
1.新階段深基坑工程設計發展論壇
2.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中檢測、監測與運維技術論壇
四、展會范圍
1.服務與咨詢
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及管理解決方案、地下空間規劃設計、地質情況勘測、城市地下空間數據采集、智慧城市與地下空間信息化、地下工程投資、建設、PPP融資、施工、監理、運營等單位,招標/起草/承包方、認單位、工程服務、專家服務、金融/保險、有害物監測、系統分析/開發等;
2.工程與施工技術
2.1地下空間:非開挖設備及配套,巖土工程技術,深基坑技術與設備,地下綜合管廊,水務工程,燃氣工程,模板支架,地下停車等;
2.2隧道工程:隧道掘進機械;鑿巖鉆爆機械;地質勘探機械;地下采礦機械;混凝土輸送機械;小型挖掘機械;樁基礎施工機械;地下裝運設備;盾構機、水平定向鉆機、導向儀及其附屬設備、卷揚機氣動隧洞全斷面掘進機、道路掘進機械、鑿巖鉆分裂爆機械、地質勘探機械;勘察、測量儀器與設備;隧道檢測儀;激光檢測儀器;氣動風動設備;地下照明設備等。
2.2綜合管廊: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管廊支架、抗震防震產品;鋪設技術設備;綜合排布虛擬仿真技術;信息管理系統、軟件;定位探測技術與儀器設備;城市管網信息化管理;管線探測儀;數字地下管網監控儀器;探測普查成果等。
2.3海綿城市:水處理設備、節能環保設備、給排水系統與設備、雨水積存、滲透和凈化、污水處理、水質監測、水體治理、防洪排澇、節水技術、智慧水務、防水材料、綠色建筑等。
3.運營與管理
地下空間建設、施工、運維相關產品及設備信息智慧化系統與相關設備配件,地下空間安防設備與材料,管線探測普查成果,管線信息管理系統、軟件,地理信息系統(GIS),智慧城市(智能電網、智能燃氣、智慧水務),地下管線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及硬件,城市管網信息化管理,數字地下管網監控儀器。
五、展會優勢
1. 企業展示
行業領先的產品、技術、服務云集,是企業形象的最佳展示平臺。吸引了包括市政總院、勘察設計院、建科院、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上海城投、上海建工、隧道股份、華建集團、陸家嘴集團、浦發集團、申通集團、世博發展集團、桃浦智創城、松江新城、青浦淀山湖新城、嘉定新城、海康威視、廣聯達、魯班、建云、筑智建、圭土云、凱泉泵業、玖鼎環保、譽帆環境、拓安信、聯池、優尼帕、萬朗、清遠、格林路得等行業龍頭企業,共同探討當前現場施工技術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依托全國的國家級行業組織及機構,同時聯合眾多有影響力的行業組織共同協作,提升展會權威性和影響力。
2. 工程采購
由上海市住建委、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綠化局、市道路運輸局、市建設工程設計文件審查管理事務中心等單位面向全國組織邀約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工程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城市運行管理部門、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單位、運營單位、市政規劃、工程監理、監測、質量監督、地鐵建設、公路、橋梁、規劃設計、房地產開發商、建筑設計院、建筑工程施工、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通信、電力、設備安裝等行業總工程師、總建筑師、建筑類院校研究人員及施工“八大員”等專業人士、網絡基礎運營商、服務商、軟件研發長三角各地區相關協會、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與產品生產廠商、系統集成商等共計5萬余人前來參觀交流。
3. 品牌推廣
通過數百家行業協會、專業媒體、搜索引擎等分別以線上線下兩種方式:比如電話邀約、電子郵件、微信平臺、傳真、微信一對一、現場邀約等方式邀請上萬名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行業權威發布與官方媒體報道,吸引業內人士的關注、參與和互動,共同打造高端技術交流平臺。
六、展位價格
類別 |
標準展位(9㎡起訂) |
光地展位(36㎡起訂) |
價格 |
1,696 元/㎡ |
1,590 元/㎡ |
備注:
標準展位
三面圍板、滿鋪地毯、一桌二椅、二只射燈、一個220V/500W電源插座。
光地展位
無展具配置,水、電、氣以及光地管理費另計。
展會咨詢:電話:021-63730652 手機:13816144568 郵箱:herbstone@126.com
網站支持:3G網站專家www.3gwzzj.zdhsbw.com 5G展會之星 www.zhzx.zdhsbw.com 全國自動化網www.91zdh.com 自動化設備門戶網www.xcenduro.com
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卓洋
手機:
電話:
Emai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