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底,周鴻祎到硅谷交流,隨后在首屆福布斯中國創新峰會上做了一場有關物聯網的演講。美國專為投資者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的第三方機構TheMotleyFool最近分析了中美物聯網機會,以下是我們獲得的由其Tech/Telecomo部門做出的一份分析,我們來看看他們關鍵Insights。
分析之一:美國正輸掉這場數字游戲
中國市場“Machine-to-Machine”連接位居世界第一,將達到5000萬次,占全球總連接數的27%;美國排名第三,僅次于中國和歐洲,占全球總連接數的19%,市場總連接數在3100萬左右。
分析之二:中國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物聯網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政府”。政府給予的支持包括:1)物聯網是中國政府當前五年計劃的一部分;2)從2010年到2020年,中國政府承諾將把6030億美元預算用于實現M2M連接。
中國正像之前發展移動通信那樣,大力發展物聯網:跨越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而這些在美國都沒有發生。
代表218個國家和地區750多家GSM移動電話運營商的協會GSMA首席技術官AlexSinclair評論:“政府的積極支持,使中國及其移動運營商大為受益,而在許多全球市場,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阻礙了M2M解決方案的部署。”
另外來看看物聯網市場中的中國公司:
1)中移動是世上最大的M2M運營商,擁有3200多萬個連接;同時它有自己M2M網絡;中移動還在制造物聯網芯片、無線模塊和面對消費者的消費級產品;
2)中國聯通有超過1000萬個M2M連接;并有遍及中國的智能城市監測、視頻監控和應急響應連接;它還為寶馬在中國市場管理ConnectedDrive服務。
分析之三:美國創新驅動力來自私營公司
驅動美國物聯網創新的力量依舊是私營科技公司,主要玩家包括:通用電氣、飛思卡爾、蘋果、高通、英特爾、谷歌等。

案例:“通用電氣”:
通用電氣相信:如果系統效率可以提升1%,那么物聯網(或“工業互聯網”)可以幫公司節省10億美金級別的成本。
通用電氣有超過1000多萬個在工業設備領域的的傳感器;
有自己物聯網連接平臺Predix;
通用電氣今年在物聯網領域將有10億美元營收;
到2017年,通用電氣物聯網銷售收入將達到50億美元;
案例:“飛思卡爾半導體”
飛思卡爾約44%收入,來自用于汽車工業物聯網的微控制器;
飛思卡爾2014年第三季度銷售額大漲,同比增長率達到兩位數;
分析之四:中美存在共同利益點
美國公司可以從中國市場經濟增長中獲益:
1)去年通用電氣曾表示,它將豐富現有工業網絡產品,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好服務;它還預計:未來15年內,其工業互聯網將為中國企業節省240億美元開支;
2)中國正大力發展TD-LTE網絡,飛思卡爾將從中直接受益,飛思卡爾目前很多收入增長來自LTE網絡,尤其是中國市場的LTE網絡。

分析之五:中國增長可能更快,但美國機會更大
思科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19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產值將占全球總產值的32%,但中國只占16%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TheMotleyFool還指出,這個19萬億美元的物聯網行業可能對“互聯網”產生毀滅性打擊,這些前沿技術將成為互聯網的掘墓人,它可以使早期投資者獲得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