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系統人士稱央企投資審批環節或收緊
6月26日,來自國資委官方網站消息,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強化基礎管理工作現場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之后,開始進入一個緊縮時期,央企要抓緊做好3-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準備。
這并非國資委首次要求央企做好過冬準備。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在多個場合表達了“經濟形勢嚴峻”的觀點,要求央企“要通過管理提升找出風險點,止住出血點”。
去年12月份,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會議上也呼吁央企要做好3-5年過冬準備。
一位國資系統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定調“央企過冬”帶來的直接影響,一是國資委要求各大央企在內部管理上苦下內功,二是與經濟擴張時期相比,一些資金量大、風險較大,或非主業投資項目,將在審批環節“卡殼”。
利潤增速放緩
目前國資委尚未公布央企前五月經營情況。財政部在本月15日公布,1-5月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301.3億元,同比下降10.4%,5月比4月環比下降11.8%。
其中,1-5月,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的行業為煙草行業、汽車行業、商貿行業、郵電通訊等;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的行業為有色行業、化工行業、建材行業、機械行業、石化行業等。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我國國企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12.7%、12.2%、9.8%和35.9%。
在過去幾年,我國國有企業利潤一直呈現高增長態勢,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形勢惡化令國有企業利潤增速明顯下滑,對此,國資委數次對央企粗放經營和成本居高不下示警。
本報記者還注意到,與2011年相比,各央企還紛紛調低了2012年的營收目標。
邵寧表示,我國經濟進入緊縮時期,是由國內外市場形勢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所決定的。邵寧再次強調央企必須高度重視降低成本工作,不斷開源節流、降本增效。
“在經濟擴張時期,成本高低對企業來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在緊縮時期,成本因素對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作用影響日益突顯,對一些企業而言更是關系生死的問題。”邵寧在會議上表示。
目前,國資委已帶領央企準備過冬,主要方法為提升基礎管理,解決成本居高不下這一管理痼疾。
邵寧在會議上表示,央企提升基礎管理水平“并沒有點石成金的絕招”,關鍵是“想不想做、敢不敢做、能不能做到位”、“可以說,基礎管理問題,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決心問題,尤其是主要負責同志的決心問題”。
截至5月10日,已有81家央企應國資委要求開展管理提升活動。例如,由于有色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并且面臨的形勢比一般央企嚴峻,中鋁已率先全面開展以“運營轉型”為主題的降本增效改革。
投資審批或收窄
由于經濟開始進入緊縮時期,央企前幾年“大手大腳”投資各種項目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復返。
中國五礦集團一位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中國經濟尚不完全確定是否“軟著陸”,公司在投資方面將比前幾年更加謹慎。
武鋼集團的一位管理者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除了做好前期已有的投資項目,公司在3-5年內將“量入為出”,減少海外投資項目,并確保財務安全。
兩位國資系統人士均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央企投資審批上,國資委較此前將會更加嚴格、謹慎,不少投資項目或將延后。
目前,央企海外投資步伐已明顯放緩。以前期火熱的礦業投資為例,來自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中旬,我國企業海外礦山收購明顯減速,今年以來海外礦山收購僅為53例,投資額僅為36.78億美元,兩項指標均同比大幅下滑50%以上。
上述五礦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經濟“軟著陸”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不僅主管部門對投資項目更加謹慎,企業本身的風險防范意識也增強。
“國資委已要求各央企在投資上由‘外向’轉為‘內向’,今后將更多精力放在內部增長上,一些不符合本企業戰略的投資項目,或此前證明風險較大的項目,將很難獲批。”上述國資系統人士表示。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