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了對七家國有煤礦企業的集中執法檢查情況。通報顯示,此次集中執法檢查共查出事故隱患669項,責令停產停止采掘作業礦井17處。這些煤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還不徹底,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還不到位,重大災害還沒有得到有效防治,一些地方屬地監管工作還比較薄弱。
這七家國有煤礦企業分別為:遼寧省阜新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通化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龍煤集團公司、貴州省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和水城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西省能源集團公司豐城礦務局(以下簡稱阜新礦業公司、通化礦業公司、龍煤集團公司、盤江精煤公司、水城礦業公司、陽泉集團公司、豐城礦務局),共涉及58處礦井。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的通報,在上述七家國有煤礦企業中,豐城礦務局個別煤礦存在采掘布置不合理問題;通化礦業公司、盤江精煤公司、水城礦業公司一些煤礦存在通風系統不完善問題;陽煤集團公司、盤江精煤公司、水城礦業公司以及通化礦業公司和豐城礦務局部分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措施不到位;龍煤集團公司、阜新礦業公司以及通化礦業公司部分煤礦安全現場管理存在漏洞;陽泉集團公司、通化礦業公司、阜新礦業公司的技術管理嚴重弱化;此外,部分煤礦資源枯竭且災害嚴重。據統計,七家國有煤礦企業130余處煤礦中,開采時間超過30年的達50多處,阜新礦業公司有6處礦井剩余服務年限不足3年。
針對集中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七家國有煤礦企業所在地煤礦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要督促有關企業采取針對性措施,及時整改集中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期限、預案五到位,確保徹底消除事故隱患。
二是各煤礦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五落實五到位規定》,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三是各煤礦企業要加強煤礦建設、生產期間的地質勘查,查明井田范圍內瓦斯、水、火等隱蔽致災因素。未查明的必須綜合運用物探、鉆探等勘查技術進行補充勘查,未查清的區域必須堅決停工停產。
四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通知》精神,加強預防性監管監察執法,強化分類分級和重點監管。
同時,要督促煤礦企業對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沖擊地壓等災害嚴重礦井以及資源枯竭、虧損嚴重、不能保證安全投入的礦井,采取減礦、減面、減產、減人措施,直至停 產整頓、關閉退出。
自2012年煤炭市場轉入供過于求以來,大部分煤炭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根據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8.3%,虧損額為165.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32.4%。與此同時,我國90家大型企業前兩個月共虧損了131億元,虧損面達80%以上。
為幫助煤炭行業脫困,自2014年起,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煤炭市場調控,嚴格打擊違法違規建設煤礦、超能力生產煤礦和不安全生產煤礦。此次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對七家國有煤礦企業的集中執法檢查既是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常規檢查,也是遏制違法違規產能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