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口正在煥發新活力,在智能化潮流的推動下,武漢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何實現由武漢制造向武漢智造的華麗轉身,在武漢中央商務區泛海國際SOHO城舉行的2014創業武漢精英會智能制造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題沙龍上專家們紛紛支招:智能工廠將為這些難題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智能工廠升級傳統產業
何為智能工廠?中冶南方自動化有限公司市場策略部經理潘琨給出答案:具備感知、思考和執行力的工廠。潘琨表示,中冶南方決定做智能工廠最初源自一次電話。很多年前,某企業向中冶南方提出了要建造一家無人工廠的要求,原因則是工人越來越難招,而且接不到高附加值的業務,最重要的是找不到破解這種問題的方法。隨后,這種需求越來越多,智能工廠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課題。
針對這一現象,與武漢市經信委一同,中冶南方自動化公司對這一課題進行調研,走訪了本土數十家傳統產業領域的企業,得出的結論讓人感嘆:100%的企業對智能工廠非常需要,但95%的企業不知道如何實施。潘琨指出,巨大的市場需求,讓智能制造的機會來臨,智能工廠就能將實現無人值守作業,只需要操作人員在主機終端輸入生產指令,則智能工廠自動化運作,這種最優配置的工廠將最大限度地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工業機器人:延續人口紅利
目前,國內企業普遍面臨一個問題:招工難。這也預示著延續了數十年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亡,而國內企業依靠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方式生產也被倒逼轉型。對此,武漢奮進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子蓬博士指出,工業機器人進入工廠,將延續人口紅利。
今年是機器人元年,機器人將大量進入傳統產業領域。張子蓬認為,隨著國內人口紅利消失,國外機器人在國內銷售火熱,更重要的是,國內led、鋰電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突然加速,這些現象都說明工業機器人已大量進入工廠作業。他還表示,按照最新的數據測算,2015年中國的機器人需求將是全球最大的,這也使工業機器人發展有了巨大空間。
制造轉型智造凸顯商機
武漢市中小企業職業教育指導中心副主任王鵬呼吁,過去,外資企業掌握著智能工廠和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在國內,應用國外的智能制造技術則花費巨大。隨著國內智能制造的崛起,部分武漢企業還充當主角,這為未來國內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鋪墊了堅實的基礎。
張子蓬博士介紹,讓人振奮的是,2013年底,工信部發出機器人產業與支持的相關政策,這為智能工廠、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領域提供了政策利好。
市場空白和政策利好交會在一起,便成為重大的商機,潘琨、張子蓬都認為,智能制造領域未來將有巨大商機,值得武漢企業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