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17日發布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據了解,這是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與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通過統計信息交換的方式,第一次實現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較為全面的統計。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1/5,總銷量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據統計,2013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按可比口徑計算,銷量較上年增長65.5%.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萬臺,較上年增長20%.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中國有望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
在各國加緊搶占機器人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的時候,我國機器人產業是否做好準備應對這次競爭和挑戰?
機器人將推動我國企業轉型
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對中國的制造業轉型,專家認為,機器人可能是一個重要推動力量。機器人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并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
有專家表示,很多所謂的產業轉型是簡單的工藝和設備改造,只是局部的小修小補,但制造業的轉型最重要的應該是制造模式的變化,擺脫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機器人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據介紹,應用在制造領域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包括:點焊機器人、切割機器人、噴涂機器人、裝配機器人以及移動機器人等。與人工相比,它有著很多不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機器人可以承擔很多危險或令人厭煩的工作,可以避免工傷和許多職業病。第二,機器人以相同的方式完成工作,產品質量穩定,會給企業帶來確定的效益。第三,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生產效率可以預測,庫存量也可以得到較好控制。此外,機器人還可用于小批量生產,靈活性較高。
制造業將向智能制造方向發展已是共識。發達國家已將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系統的重要部分大力發展,我國還在追趕與發展階段。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的機器人數量)只有21,距離全球55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說。
未來機器人更大應用空間是服務家庭和醫療
業界普遍認為,隨著硬件設備越來越廉價,智能語音和傳感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會越來越智能化和親民化,大規模產業化越來越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