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為代表的智能裝置實現突破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大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0000億元。
高端裝備制造的核心之一為工業自動化,只有精密的工業控制才有可能實現裝備高端,而精密、高端、控制、電力電子等一向是中國的弱點。
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和十大經濟措施,中央銀行放松了銀行信貸管制,2009年銀行貸款量增長迅猛,其中大量的貸款都投入到各地的投資項目中。而自動化控制設備廣泛應用于冶金、煉油、化工、建材、機械制造、電力、汽車、能源、輕工、制藥、環保等各行各業中,這些項目的投資導致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大增。從2009年1月1日起推行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企業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進項稅可以從銷項稅中抵扣,從而增加了企業的會計利潤,減少了企業的流動資金占用。這將刺激企業購買更新生產設備,從而增加企業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
中國政府還出臺了裝備制造業的調整振興規劃,其中包括對國內企業為開發制造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設備而進口的關鍵零部件所繳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實施先征后退的政策。國家還鼓勵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對現有設備進行信息化改造。
另外,國際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并沒有停止,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有諸多優勢,比如成本低廉,勞動力便宜,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靠近龐大的中國市場等等。國際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增加了中國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
節能減排是未來中國工業轉型的主題之一,伺服驅動器在電力節能降耗中的作用極為明顯,伺服驅動器也成為越來越多電力行業改造技術的首選。在發改委、環保總局聯合印發的《現有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規劃》中提到有52個電廠需開工建設煙氣脫硫設施,在未來三十年,中國將會投資二萬億美元發展電力市場。這對于伺服驅動等自動化設備廠商來說既是商業機會又是社會責任。
十二五規劃中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工控領域: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裝備;大力發展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重點抓好微機電系統和機器人技術、核心單元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特別是數控機床技術。
《十二五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高端裝備產業銷售6萬億,目前智能裝備產業規模約3000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與專用設備占20%,600億元左右(深圳超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