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黃巖華日集團生產車間,十多臺機械手一字排開,正有條不紊地焊制一款摩托車車頭管,場面甚是壯觀。
“沒有機械手時,工人要拿著電焊機逐個焊接,員工狀態直接影響焊接質量。”華日集團公司總經理何金輝說,“過去每批次品率在8%左右,現在成品率基本是100%.”
產品質量,是衡量一家企業持久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眼下,越來越多的臺州企業掀起“裝備革命”,投身“機器換人”浪潮,實現自身華麗轉身,無形中使臺州制造走向了臺州“智造”。
臺州制造掀起“設備革命”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塑料管件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幾年,企業對生產裝備進行了改造提升,用高精準度的機械手取代人工操作。目前,產品的成品率96%,合格率達到了99.6%,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
市經信委副主任張海松說:“我們希望大中小企業都可以不同的生產階段來推進‘機器換人’。”
“機器換人”,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得到了實惠,也促使了企業在科研、管理等方面進行革新。浙江九隆機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家專業生產汽車零部件的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后,企業每個員工年均產值從45萬元攀升到221萬元,提高了近4倍。與此同時,在企業管理上,九隆引進了豐田管理體系,由“人管人”轉變到“電腦管人”,進入了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時代。
在這背后,是九隆機械不斷投入、不斷追逐著的技術革新。企業與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了長期的技術合作與交流,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新技術研發,正因如此,企業產品的各項性能在國內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我市有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中科院臺州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浙江高校產學研聯盟臺州中心三個大的技術服務平臺,這些平臺為企業的“設備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設備革命”催生機器人產業
在浙江鑫鼎塑業有限公司的新廠區,機器轟鳴,人卻寥寥。自動灌料系統代替人工搬運,讓企業員工大大減少。企業常務副總經理艾尚奇說:“現在通過機械手直接把產品搬出來,員工安全有了保障。”
自“機器換人”開展以來,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需求日益凸顯,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正從傳統的汽車制造領域逐漸擴大到其他制造業,由此也催生了我市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浙江速成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是路橋區一家專業從事機床相關設備研發、生產及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近三年的自主研發,在中高檔數控鉆孔組合機床等技術領域已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專利36項。
“我們致力于研發自動組合機床,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產品的精密度。”企業總經理應云富介紹,“我們現在為四五十家企業提供服務,下階段將繼續加強研發,為企業提供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設備。”
“未來,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將延伸應用到工業經濟生產的諸多領域,我市也必將有一批新的企業躋身機器人的生產制造,并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和飛速發展。”市經信委產業投資處處長胡堅說。
當前,艾迪西、億利達風機、新界泵業、銀輪股份等企業已先行一步,實施了物聯網改造。在6月底,省經信委下達的年度“機器換人”百項示范項目計劃中,我市占了15項,總數列全省第二。從項目的“機器換人”類型來看,我市工業企業對機械手(機器人)的應用逐漸擴大,“機器換人”逐步向更高級形態發展。
政府無形之手大力助推
企業發展的有形之手,離不開政府扶持引導的無形之手。“機器換人”同樣如此。
當下,各地都先后出臺扶持政策引導相關企業如火如荼開展“機器換人”。
在玉環,當地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和《玉環縣工業企業“機器換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在天臺,當地出臺了《天臺縣推進企業“機器換人”技術改造實施意見(2013-2015年)》等,對“機器換人”設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貼息點,同時提供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扶持方式……
而在全市層面,《2014年度臺州市“機器換人”實施方案》(下稱《方案》)也已出臺。《方案》提出,到今年年底,全市將實現企業技術改造投入388億元,其中機器裝備投入155.2億元。
一邊是企業想要走自動化、智能化道路卻不知道從何做起;另一邊是大專院校的教授不知道市場需要他們研發什么,不少臺州設備制造企業不知道本地有沒有市場……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臺州市縣兩級都將建立一個中介服務機構,市級將建立一個統籌的物聯網中介服務平臺,縣(市、區)級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各自建立一到兩個行業性的平臺。”市經信委產業投資處處長胡堅說,“在組建全市‘機器換人’裝備供應聯盟時,會優先考慮市內的有關企業,鼓勵企業在技改時優先選擇市內企業的裝備。”
據悉,市經信部門還將積極向省內兄弟市推薦臺州“機器換人”裝備供應企業名錄,促進我市裝備制造業向自動化成臺(套)設備、整機生產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