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

《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中國制造2025》,是一篇大文章。做寫好這篇文章,需要全國上下凝聚一切力量,共同實現制造強國夢。
【核心內容】
“三步走”戰略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建設制造強國的“三步走”戰略,以十年為一個階段,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建設:
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中國制造2025》三步走戰略
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
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制造2025》還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
一是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
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五是全面推行綠色制造;
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
七是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
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九是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中國制造2025》還明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四大關鍵詞】
1、中國夢
2012年,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概念,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逐步并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制造2025》是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需要。“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要實現這個奮斗目標,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的制造業做支撐,這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提出了迫切要求。

《中國制造2025》助力“中國夢”
因此,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契合“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根本要求,通過持續實施《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35》、《中國制造2045》,到建國一百周年時成為全球領先的制造強國,以制造業的繁榮和強大,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新常態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的經濟發展已不再是總量擴張的過程,而主要是結構升級轉型的過程,增速下降可能帶來某些難以預料的挑戰,這對我國制造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緊迫要求,這也是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經濟新常態給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而《中國制造2025》本質上是推進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規劃指引,是為中國制造業在經濟新常態中指明發展方向。
3、創造力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中國制造業競爭力不強,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領軍企業發展不足,在有些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甚至已成為質量低劣的代名詞,嚴重損害了國家信譽和形象。

創新驅動必須始終貫穿《中國制造2025》
在《中國制造2025》中,一個亟須實現的轉變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這個過程中,創造力是中國最渴望的能力。中國創造力的一個具體體現就是技術創新。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不僅會帶動傳統制造領域的生產率提高和產品性能提升,還會帶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數量眾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產品、新設備的出現。
創造力的另一個體現是品牌創新。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制造”整體形象,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質量轉變。
4、國際化
當下,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速推進新一輪全球貿易投資新格局。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這種背景下,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中國制造2025》放眼全球,著眼建設制造強國,固本培元,化挑戰為機遇,是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發展的一種體現。

提升中國制造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事實上,《中國制造2025》有一部分內容是針對國際化的,如提高產業國際化程度、鼓勵企業“走出去”。正在全面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將會極大地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
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推動重點產業國際化布局,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推動我國制造業國際地位進一步躍升。
>【重點關注領域】
1、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以其卓越的柔性自動化的性能、優異而穩定的精度、靈捷而多樣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矚目,它開創了機械產品向機電一體化發展的先河,因此數控技術成為先進制造技術中的一項核心技術。另一方面,通過持續的研究,信息技術的深化應用促進了數控機床的進一步提升。

《中國制造2025》十大關注領域
“數控一代”機械產品相當于在機器里安裝了一個“大腦”,通過提升裝備技術性能和附加價值,實現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因此,以數控一代為示范工程,通過機械裝備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加快引領帶動傳統制造業全面升級,是傳統制造業技改的突破口。
2、機器人
機器人,作為制造業先進方向的杰出代表,自然是站在“風口”上的。隨著制造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呈爆發式增長,隨著個人服務、醫藥、教育、軍事等需求的提升,我國服務機器人的使用量也逐步增長。

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競爭制高點
近段時間以來,機器人領域好消息頻傳。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標準委等多家部委紛紛出臺政策、設立項目,推進機器人的研發、應用、檢測、認證和標準化工作。機器人是“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重要領域,機器人產業會成為我國搶占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的關鍵入口。
3、信息產業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目標,未來十年,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兩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產業無疑是一個不可錯過的“風口”。
例如,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領域,突破智能設計與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聯與服務、工業大數據處理等高端工業軟件核心技術,開發自主可控的高端工業平臺軟件和重點領域應用軟件,建立完善工業軟件集成標準與安全測評體系,這些都是軟件行業要面對的挑戰,當然也是機遇。

兩化融合催生龐大的軟件市場
再如,信息通信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掌握新型計算、高速互聯、先進存儲、體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術,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核心路由交換技術、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傳輸技術、“未來網絡”核心技術和體系架構,積極推動量子計算、神經網絡等發展。此外,高端服務器、大容量存儲、新型路由交換、新型智能終端、新一代基站、網絡安全等設備也是一個大市場。
4、高端裝備
《中國制造2025》其中一個內容是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其中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是重點領域。
“走進去”,高端技術是硬道理。我國鋼鐵、水泥、化工、機械等眾多產業的國際合作如火如荼,價格低廉、性價比高是顯著優勢。同時,我國還用高新技術當敲門磚,擺脫了低水平市場的徘徊,逐步在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大顯身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國高鐵、中國核電。我國在這些領域能夠在國際市場叫得響,是因為有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底氣。技術創新、再創新,仍是當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首要任務,應該上升到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的戰略層面去把握。

高端裝備制造是中國制造硬實力體現
因此,在世界舞臺穩穩地占據一席之地,中國裝備制造業不但要有信心、有激情、有沖勁,更要有智慧、有膽略、有能力,用總攬全局的國際視野、腳踏實地的再創業精神,鍛造出國際競爭的硬實力,邁出“走出去”的堅實步伐。
5、新能源
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全面推進鋼鐵、有色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在《中國制造2025》中,“綠色”散布其間,是貫穿全文的主色調。
綠色制造是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而新能源行業也會是一個受益領域。例如,新能源汽車。中國的汽車在《中國制造2025》的幫助下或將迎來戰略性的發展契機。根據規劃,中國將優先發展的十大高端裝備中就包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此外,一些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生產方式和工業產品也是一個增長點,例如節能電機,低壓變頻器等。
按照國務院部署和要求,為了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發展,中國將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加快實施工業的綠色發展戰略;組織實施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組織實施綠色工業發展的示范工程;全面推進企業的綠色生產;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相關領域的行業都將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