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午夜婷婷色婷在线_久久精品国产免费高清_亚洲国产高清视频_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網站招商廣告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專訪 » 正文

苗圩:“中國制造2025”可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3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為了讓廣大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制造2025》,《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記者:對于“中國制造2025”,請您為中國制造勾勒一個形象。未來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您的信心源自哪里?

  苗圩:

  如果說簡單概括一下中國制造目前的情況,有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值得我們關注,就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過程當中,2010年我國再次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得到這個消息以后,我讓我們的研究機構又去查了一下,歷史上中國曾經是制造業的第一大國,但是什么時候把第一大國這個位置給丟了呢?我們的研究機構查了相關資料以后,給我的結論是大約在1850年前后,中國丟掉了制造業第一大國這個位置。那么經歷了150年,我們又重回制造業第一大國這個位置,這對我們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我們雖然是制造業的大國了,但是大而不強。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變,這就是我們制訂“中國制造2025”的一個時代背景。

  記者:“中國制造2025”是我們國家制造業一個綱領性的文件。它將從哪些方面使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苗圩:

  為了簡單好記,大概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五十”,這么一個總體的結構來概括。

  所謂“一”,就是一個目標,我們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變,最終要實現我們制造業強國的一個目標。

  所謂“二”,就是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這個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制造業所要占據的一個制高點。

  所謂“三”,就是要通過“三步走”的一個戰略,大體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們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

  所謂“四”,就是我們確定了四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第二項原則是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第三項原則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第四項原則是自主發展和合作共贏。

  所謂“五五”是有兩個五,第一就是有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還有一個五就是實行五大工程。第一個就是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工程;第二個就是強化基礎的工程,我們叫強基工程;第三個是智能制造工程;第四個是綠色制造工程;第五個是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最后就是十個領域,作為重點的領域,在技術上、在產業化上尋求突破。比如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比如說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比如說航天航空這個領域,比如說新能源汽車領域等等,選擇了十個重點領域進行突破,這就是整個中國制造業中國制造2025的主要內容。

  記者:剛才我們談到了我們國家制造業缺核少芯,這個對中國制造有何影響?如何彌補這方面的缺陷?對核心技術和芯片產業的發展,國家有哪些政策規劃?

  先講芯片,主要是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核心。去年我們光用在進口芯片上的外匯就超過了2100億美元,成為單一產品進口最大的用匯領域,甚至超過了整個石油進口所使用的外匯。除了花錢,更關鍵的就是,高端的集成電路,是我們發展很急需的,但是它的一些裝備,還受到了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們出口的限制。高端芯片不解決,對我們整個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形成最大的一個瓶頸。所以根據這些情況,去年國務院就制訂出臺了一個關于鼓勵和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綱要。在文件出臺以后,我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勵和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其中有一項比較引起大家關注的,就是我們設立了一個總額超過1200億的產業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去運作,來解決集成電路的融資問題。

  第二個就是缺少一些核心技術,這些技術也是對于整個制造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比如飛機發動機、燃氣輪機等等,這些方面的核心技術,我們現在還不掌握。我們要通過“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和組織實施,促使一些行業在共性技術方面取得明顯的突破,來引領和帶動整個新一輪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記者:當前中國的制造業的短板在哪?優勢何在?最大的瓶頸又是什么?我們需要用什么樣的方法繼續向前推進或者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首先講我們的優勢。第一,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并且還有日益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第二,我們有一大批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的企業。第三,我們有一個發展制造業的長期方針和戰略。第四,我們還有一大批的人力資源,特別是新時期我們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這些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源源不斷地充實到我們制造業里頭來,這是我們的四大優勢。

  當然我們發展當中也有短板,按照問題導向,首先我們技術上還缺少持之以恒地對創新的投入和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其次,我們在產品質量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中國的制造并不意味著是一流的品質,一流的產品質量。第三,我們的結構還不夠優化,雖然我們有大量的企業,但是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還比較少;雖然我們有大量的人才,但是缺少跨國公司的領軍型的人才。第四,我們面臨資源環境的約束越來越強烈,我們要節能,要減排,還要發展,怎么處理好這方面的關系是個問題。第五,我們還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新的勞動力紅利,來補充我們的發展。前三十多年,我們基本上是靠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支撐了整個中國制造業的高速發展。那么隨著人口紅利逐漸的消失,我們新一輪的發展需要的是人才,各個領域、各個層級的人才,具有知識、具有技能的人才來支撐整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以上就是我們的優勢和我們的短板。

  所以“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五條方針,叫做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結構優化、綠色發展、人才為本這么五條基本方針,這就是針對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在新一輪發展當中必須要遵循的一個基本考量。新一輪發展就是按照這五個方針逐漸展開,來解決這些短板的問題。

  記者:我們知道早在一兩年前,甚至更早一點的時間,大家就一直在討論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歸的問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制定制造業發展戰略,搶占制造業發展制高點,那么我們在今年正式提出“中國制造2025”,是出于什么樣的戰略考慮?

  世界各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通過正面的和反面的經驗和教訓深刻地認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如果放棄了這一點,受到的影響和沖擊就非常巨大,如果沒有放棄,一直堅持這一點的話,受到的沖擊和影響相對就小。那么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當中,從國際上來看,世界各國紛紛提出了重返制造業、振興裝備制造業、實行新的工業化發展計劃等等,各國的叫法不太一樣,但是都出臺了一系列的制造業發展的戰略、規劃、計劃。從我們國內的情況來看,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新常態就是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一個轉變,要改變過去我們長期在制造業價值鏈的低端發展,向中高端發展去邁進。

  那么,根據這些情況,我們要研究中國的戰略到底怎么去應對新一輪的發展。從制造業本身來說,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可以說已經建成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整個產業的規模已經做到世界第一,大概占整個世界制造業20%左右的份額,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那么引領和帶動整個新一輪發展的方向設定在哪里,發展的路徑是什么,我們要采取哪些措施,在哪些領域加快發展,來促進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變,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這就是我們制訂“中國制造2025”的總體考慮。

  記者:正如您剛才所說,事實上不單是中國在為自己的制造業發展做一個規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而現在大家說到制造業的發展,談得最多的是工業4.0,我們知道“工業4.0”最早提出是在德國。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在哪里?

  我們仔細分析了德國提出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可以說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是不謀而合、異曲同工。所謂相同的地方,就是更多的以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的結合,或者說以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結合,來帶動整個新一輪制造業發展。發展的最大動力還在于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或者用德國人的講法,叫CPS系統,即信息物理系統。這是相同的地方。

  所謂不同的地方,兩國工業發展的階段不同。從德國來說,他們基本上實現了3.0,現在正在從3.0向4.0發展,也就是生產的自動化向網絡信息化這方面去邁進。不同的企業可能走在3.2、3.5。我們跟德國方面進行過交流,他們認為德國也需要八到十年的時間,來達到德國“工業4.0”這么一個整體的目標。就中國的工業來說,我們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甚至有的企業還要補2.0到3.0這一課,就是從電氣化到自動化這一課,同時也要適應整個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不同的企業,針對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要加速發展。

  當然有一個最好、最大的機遇,就是互聯網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這將成為新一輪加快發展的一個最大的催化劑和最大的一個引擎。

  記者:您剛才說到了“互聯網+”,這個也是今年大家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如果說中國制造和互聯網+碰到一塊了,那么它們之間的結合點在哪?如何相互促進、更快地發展?

  我認為“互聯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互聯網+社會就變成社會信息化,互聯網+環保,就可以綠色化發展。但是我認為最具備條件的,還是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這將成為“互聯網+”最先突破的一個領域。事實上我們很多的企業,已經開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推動互聯網在自己的生產、經營、管理、研發各個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總而言之,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這方面,我們仍然是大有可為的。首先我們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要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世界各國有一個共識,所謂智能制造就是要研發出一批智能化的產品。比如說現有的工業機器人,其實是程序控制的一個裝備,它沒有智能化。比如說有一個人如果誤操作了,很可能被機器人傷到。如果將來加了人工智能在這個機器人里頭,那么它發現附近安全距離內有人的話就不會去操作,這就是智能化產品的標志。還有一個就是整個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或者叫信息化,整個流程是被優化的,每一個制造環節是被監控的,能夠大大防止不良的產品從上一道工序流到下一道工序。另外在制造過程中,順應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趨勢,也可能要使用一部分機器人,來代替過去的手工。還有就是管理的信息化,我們可以把信息技術用在整個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過程,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

  另外,我們還要在企業這個層面,建立起工業互聯網或者叫物聯網。任何人之間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信息的無縫銜接,實時的交流和共享。將來可以在四個維度,即物和物、物和人、人和物、人和人之間做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有一個標志化的產品,世界汽車工業都把2020年實現全無人駕駛作為一個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使車和車之間、車和路之間、車和人之間信息要大量交流,要通過信息的運算、大數據的分析,指導車輛該怎么樣去行駛,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如果實現了,這是對生產力的解放,那又是一場革命,每一天要減少多少人開汽車,把人從這個位置上解放出來。所以這方面,還是大有可為的。另外還要搭建我們整個物聯網的基礎,解決現在帶寬不夠、速度不快、資費過高等問題。

  還有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就是網絡安全的問題。如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在一個大數據不斷交流共享的過程當中保護個人的信息安全,進而保證一個國家制造業的安全,這都是需要我們研究的重要問題。

  記者:傳統產業和互聯網的結合能帶來哪些改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會不會對我們現在的傳統制造業的模式帶來一個顛覆性、革命性的改變?我們和世界的同行交流過程中,大家一個共同的看法是“一定會”。

  比如說現在已經開始的眾創、眾包、眾籌,這些概念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已經開始逐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了。現在拍電影,要想籌集一筆錢,你可以在網上發一個消息,我這個電影的劇本是什么,我的創意是什么,我大概投入要多少,我預測我將來放映能賺多少錢,然后把這個好的主意放到網上去,有很多人感興趣,他可能就往里頭去投,可能一個人投的份額很小,把大家的錢集中起來,這就是一筆可觀的資金。

  再比如阿里巴巴,他們現在在網上發布一些流行的時裝款式,然后再在網上搜集用戶的需求,把這些需求打包起來,交給服裝的設計和制造企業,這就是一種眾包的方式。

  眾創也很有意思。中關村有一個叫車庫咖啡,像美國硅谷那樣,在一個車庫里頭辦了一個咖啡館,很多年輕人就坐在那里,一邊喝咖啡一邊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就迸發出很多新的想法、新的發展思路和新的企業。

  所以總理提出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也是因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我們創造了這么一個條件,來實現這個目標。

  記者:如果再具體一點的話,在我們現在提出的這些領域,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推進。這里面您覺得哪些在未來一兩年時機比較成熟,能率先取得突破?

  苗圩:

  這十大領域可以說每一個領域都有一些新的突破點,或者叫新的增長點,都在孕育和培養當中。比如說隨便舉個例子,像航空航天,我們現在的北斗系統,它的發展和應用在今后的幾年時間內,將會迅速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規模。我們現在的精度、覆蓋范圍大概已經可以達到美國GPS系統的水平,對民用開放這一塊,差距逐漸在縮小,這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來源:中國電子報)

0
 
 
[ 新聞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中心
點擊排行
   友情鏈接        申請鏈接     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   
百度 搜狗 有道 好搜 必應 雅虎 中國搜索 中搜綜合 宜搜
會刊 5G展會之星 3G網站專家 中國自動化網 自動化設備網 太陽能光伏發電站 易達自動化設備 易達自動化淘寶店 易達自動化阿里店
中山堅美拉彎加工 中山新永豐銅鋁業 中山市榮美線切割 昌達輸送機 中山佳能電熱電器 中山傅氏起重搬運 萬邦企業管理咨詢 蛋撻大王 坦洲堅美鋁材門窗
坦洲鎮展圖拉彎廠 中山群協機械設備 馭龍輸送機械配件 康瑞智能化科技 中山永信鋁業公司 圣獅龍獅武術團 中山碧居智能裝備 廣東科艦知識產權 亞力菲自動化設備
伊特萊健康家居 行者法務機構 中山科創專利代理 中山市鑫發五金 奇異世界收藏品 誠信機械工程部 中山新創意五金 中山益盛精工制造
 
網站首頁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粵ICP備19044893號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