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校服的樣式、材質(zhì)和風格等問題一直受到爭議。不僅僅因為上海“毒校服”事件中嚴重的質(zhì)量問題,更是 因為學生長期穿著運動樣式的校服扼殺了其審美和個性。從網(wǎng)友頻頻上傳款式不美觀的校服照片,到美國米歇爾訪問我國留下了關于校服美丑的大討論。這些無不說明校服的設計及安全問題已是 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校服文化歷史
校服作為一種校園服飾文化,能夠反映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和人文底蘊。它的發(fā)展演變同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縱觀我國的現(xiàn)代發(fā)展史,校服的樣式一直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從辛亥革命時期制服式校服,五四運動后的白色對襟上衣、黑裙子以及改良旗袍,到新我國成立之初的干部服,列寧裝,白襯衫、藍褲子的工人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校服被賦予不同的寓意,其代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進步。事實上,校服已經(jīng)是 一個國家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地位,其是 一個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服飾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我國有2億多的中小學生,校服不僅是 他們 的生活著裝,更是 展現(xiàn)我國青少年精神面貌的標志。
改革開放以來,寬松的運動裝逐漸成為校服的主流。這種校服價格低廉,方便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樸素的生活作風。但其款式單調(diào),不美觀,穿著寬松肥大,不區(qū)分男女,壓抑了性別意識,使青少年失去了應有的青春活力和對美的追求。一位教育界專家表示:“校服代表著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學生需要個性化發(fā)展,要能體現(xiàn)青少年的天真爛漫和多姿多彩,我國的素質(zhì)教育不僅要從教育政策等入手,更需要重塑青少年的個性和自信,壓抑青少年的天性,會導致我國文化的不斷衰退”。
二、國外校服的文化現(xiàn)象
學生軍訓服相對于我國學生對運動校服的抵觸心理,在日本和韓國,校服卻已經(jīng)成為學生較喜歡穿的衣服。日本校服歷史久遠,校服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特有的服飾文化現(xiàn)象。校服是 一種時尚、青春的象征。日本的校服之所以受歡迎,是 因為其聘請知名服裝設計師來做設計,讓校服擁有自己獨特的品質(zhì)。對學生來說,校服不僅僅是 學校的標志,而且是 時尚潮流的風向標。http://www.czclfz.com/